欢迎您访问阳光热线问政
阳光问政>问政详情

东莞大岭山是高价值山水文化旅游资源

来自:中国 发布日期2017-01-14 08:43:44 状态: 已回复 编号:154549
处理用时:3天5小时6分
东莞大岭山是高价值山水文化旅游资源
大型史册《新唐书》、《唐六典》、《通志略》《广东新语》直至《清史稿》等皆言岭南之名山为东莞的黄岭与郁水中的灵洲,黄岭又名黄旗山,为历史记载的东莞祖山、朝山,黄岭廉泉为东莞古代八景之首。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东莞东城区的一座小山即是黄岭(黄旗山),并在山顶建有大型红色灯笼景观。研究历史文献资料及明清时期东莞地图后,笔者发现位于东莞地理位置中心的大岭山区才是被誉为岭南第一名山的黄岭,今“黄旗山”为伪,史载黄岭之麓有著名的廉泉,大岭山区北部西流之大股泉水为廉泉。 
现东莞东城区内的“黄旗山”(又名旗峰山)为文献记载之黄岭有许多值得质疑之处,其一,史志及明、清地图对黄岭位置的描述与实际不符。其二,今“黄旗山”很小,山高仅百米,很难与名山之称谓相称。其三,黄岭有出水量很大的廉泉,历朝历代均有对廉泉之记载,并多次建亭刻碑其上,但是目前的“黄旗山”内没有泉水,也没有历史构筑物遗迹。
现逐一加以表述论证。
第一部分、直接依据
史志及明、清地图考证。
目前笔者所获得的最早记载黄岭具体地理信息的文献是明代嘉靖年间(1527年)由黄佐所编纂之《广州志》,其对黄岭的描述为:“黄岭山在县城南三十五里,峯峦奇秀,形如展旗,俗呼黄旗岭,即县之朝山也,唐书十道地理志以为岭南第一名山,其上多松桐,多黄色之草,其下廉泉之水出焉”。
其后,在戴璟的《广东通志初稿》、黄佐的《广东通志》、郭棐的《广东通志》、汪永瑞的《广州府志》以及清末陈伯陶所编纂的《东莞县志》中对黄岭的描述均记为在城南三十五里。黄佐曾任南京国子祭酒,病逝后诏赠礼部左侍郎(相当于目前的国家教育部及文化部副部长),史学世家;戴璟为广东巡抚;郭棐为光禄寺正卿,编修多种方志;陈伯陶为晚清探花并参与筹建暨南大学,他们所编的书籍,书中内容是严谨、翔实与可信的。

以上各年代刊印的史志非常清晰地写明黄岭的特征一为位于东莞城南三十五里,二为山内有出水量很大、水质甘冽异常的廉泉。大岭山区恰好在东莞以南约三十五里,位于东莞南城区、厚街镇、大岭山镇、虎门镇、长安镇的中心,山形庞大,海拔高度530米,是东莞平原地区最高大的山体,山内植物茂密,是华南地区生物宝库,而且,山内有大量泉水涌出,较大的一条在山的北部,宽数尺,深约一尺,西流灌溉厚街河田乡农田,该条溪涧甘甜清冽,与廉泉的描述高度吻合。史志对廉泉的描述为:“廉泉在黄岭之麓,泉
问政部门:文广旅体局
分享

官方回复

    非常感谢网友对东莞旅游工作的关心,这对开发、深挖东莞的旅游、历史、文化、人文、生态资源很有意义。这位网友收集的资料很丰富,引经据典,我们对这个问题会认真研究。关于历史这部分,在未来大岭山的发展中,我们会充分考虑这部分因素,把资源开发好,形成特色,提升品牌。在郊野森林、公园类的旅游设施建设方面,市长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有提及,要加大支持力度,这是个好信号。大岭山有东纵旧址、东纵馆、抗日旧址,而且也在研究利用废弃的矿山开发旅游,还有大岭山森林公园,这些都很受欢迎。大岭山目前的资源现在已经发展并形成了一些产品,下一步我们将融合多方面因素,争取提升到市级标准。总之,我们非常重视网友的意见,认真对待,在今后的工作中研究分析。


	东莞市旅游局


	2017年1月19日

问政人评分

5分

我要说两句

0参与

0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
  • 知东莞App
  • 东莞广播电视台
    微信公众号
  • 东莞阳光网微博
  • 东莞阳光网
    微信公众号
  • 东莞电台
    微信公众号
  • 莞视频微博
  • 民生视点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