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阳光热线问政
阳光问政>问政详情

黄旗南鸿福路东路段旧改规划建议---鸿福路CBD

zxp-588 来自:未知 发布日期2017-08-04 15:03:30 状态: 已回复 编号:166041
处理用时:23天17小时34分
东莞一直以来给人感觉像个大农村,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核心城区,没有CBD规划.目前在东莞大道有南城CBD,但是东莞大道开发已经快饱和,东莞大道两侧过早的被住宅占领,加上第一国际开发过早,现已经过时,旗峰公园站旁边的旧改和会展中心的改造由于限高的原因也很难上档次.这样市区只剩下南城CBD,但南城CBD的地段跟鸿福路口还不能比,而且对面的西平已经被住宅占领.
东莞中心区最重要的三条路是东莞大道,松山湖的新城路,以及鸿福路-八一路-松山湖大道连线.很高兴看到最近在规划设计松山湖大道和新城路交汇处的CBD.但鸿福路和东莞大道交汇处没有CBD规划(虽然在该路口有台商大厦和国贸中心,但体量太少不成气候,显得过于单薄.)
鸿福东路(黄旗南)现状:已经被住宅区占领,仅仅鸿福东路上就有新世纪豪园,天骄御峰,黄旗印象,锦绣旗峰等小区,现在就靠火炼树区域的旧改,政府现在在推动火炼树和洋田沥旧改,该区域地处鸿福路和东莞大道的交汇处,而且面向黄旗山,又是1号线和2号线的交汇处,拥有两个地铁站(鸿福路口和新源路口站).
1.本人建议:将火炼树旧改,规划成鸿福路CBD,按东莞最高标准,在该区域建设一批200+的写字楼和企业总部办公楼,北望黄旗山,与台商大楼,国贸中心连城一片,气势飞鸿.与南城CBD遥相呼应,和松山湖CBD错位发展.
2.具体区域:银树路鸿福东路怡丰路泰和商业街合围区域如图黄线区域,和台商大楼等连成一片(如图绿线区域).
3.要想达到这个效果应该将尚书苑和明苑大厦及红峰大厦纳入旧改范围(红线区域).,否则该区域不仅不能直接面向东莞大道又不能直接面向鸿福东路和黄旗山,区域狭隘,没有好的面向,不可能高大上!如能在尚书苑和明苑大厦的旧址上建一排200+或300+,连同后面区域,效果震撼,成就东莞绝对中心,无愧于这个地段.
4.将洋田沥区域(如图橙线区域)规划成高端商住区,保留原来学校规划.作为CBD和黄旗南大片居民区的配套.
5.在将军山和东城体育公园修建绿道天桥(如图绿线标注),并在将军山下,新妇女儿童中心旁修建黄旗山登上口和黄旗山景区南门牌楼及社会停车场,作为鸿福路CBD的休闲区.坐拥黄旗山这么大的生态休闲区的CBD在全国都是绝无仅有的.
6.开发时间应稍后于南城CBD,可以吸取南城CBD的教训,如南城CBD成功,会增加高端资源在市区聚集,鸿福路CBD就自然是南城CBD的升级版.
终上所
问政部门:自然资源局
分享

官方回复

东莞《阳光热线》栏目组:
转来的166041收悉。现回复如下:
感谢您对东莞城市建设发展的关注和提出的宝贵建议。针对来文提出“推动火炼树和洋田沥旧改项目,建设鸿福路CBD”的建议,我局经研究,回复如下: 
一、该建议基本符合我市“适度强化中心城区首位度”的战略工作方向。
东莞市地处穗港深经济走廊中心,在市直辖镇的特殊行政架构和早期市镇村组“多轮驱动”的特殊发展模式下,形成了组团式、多中心的城市格局。与广、深等周边城市相比,东莞的人口没有过度集中在中心城区,而是分散在全市,一方面有效提高了城市的工作、居住舒适性,避免了交通拥堵、人均公共资源不足等“大城市病”现象,另一方面也存在中心城区形象不突出、辐射力不足等问题。为此,我市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了“适度强化中心城区首位度”的战略部署,就是要立足组团式城市结构,按照2030年版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三核、六极、多支点”总体布局,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的城市品质和功能内涵。因此,来文所提出建议,其初衷基本符合适度强化城市中心区的战略方向,部分具体内容也契合了我市正在开展的一些工作方向。
一是鸿福路轴线的城市品质提升工作已纳入我市城市品质三年提升计划的重要内容。二是东城街道正在编制火炼树“三旧”改造规划研究工作,规划范围东至火炼树社区边界,南至怡丰都市花园,西至银树路,北至火炼树社区现状建设范围,总用地面积29.92公顷。三是将军帽周边公共设施进展顺利。目前,将军帽山与黄旗山间已建成人行过街天桥,东莞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与东城体育公园间也已规划建设人行过街天桥,将军帽山东侧现状已建成社会停车场,将军帽山登山步道工程正在施工。
二、关于“鸿福路CBD”的规划建议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进一步的深化研究:
(一)要进一步研究与东莞市中央商务区(CBD)的关系。
2000年实施“五年见新城”战略以来,我市便启动了东莞市中央商务区(CBD)的谋划建设工作,先后开展了行政文化中心区、会展中心站地区(东莞大道鸿福路交叉口地区)、宏图总部地区、南城国际商务区等片区一系列规划方案国际竞赛、深化和专项研究工作。历经多年建设,形成了由行政文化中心区、南城国际商务区和宏图总部区三个部分组成的东莞市中央商务区(CBD),城市形象已逐步成形,整体规划建设工作已初见成效。
其中,行政文化中心区约3平方公里,主要以行政、文化、会展和休憩功能为主,并辅以商务及居住功能。目前该区域已建成包括东莞市政府、行政办事中心、展览馆、会议大厦、玉兰大剧院、图书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会展中心、会展酒店、民营大厦、台商大厦、广盈大厦、第一国际等设施。南城国际商务区约2平方公里,是中央商务区的核心部分,以总部研发、金融及高端服务业功能为主,开发建设条件基本成熟,是进一步完善东莞城市功能、展现东莞城市魅力的标志性地区。宏图总部区约1.3平方公里,是中央商务区的南部拓展区,作为商务、总部功能的拓展区,目前该区域各项开发建设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
一个城市的中央商务区的规模、能级是与城市的产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应的。目前,东莞市中央商务区(CBD)的已建商务商业、文化娱乐建筑量已基本达到市场饱和,后续的开发量将可以满足今后较长一段时间的市场需求。因此,鸿福路CBD的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必须从功能定位、建设规模、开发时序等方面,进一步研究与现有中央商务区(CBD)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要进一步研究与黄旗南鸿福路东路段“三旧”改造工作的关系。
从建议提出的“鸿福路CBD”范围来看,区位条件非常优越,紧邻我中央商务区的东侧,主要涉及火炼树、洋田沥两个“三旧”改造项目。该片区“三旧”改造工作自2009年以来就已提上日程,但至今尚处于谋划阶段。若要在该片区建设“鸿福路CBD”,必须解决以下三个关键问题。 
一是土地统筹问题。该片区现状均为建成区,开发强度较高,产权关系复杂,利益协调难度较大,如何统筹土地资源、盘活土地资源,是该片区改造工作的首要前提。二是功能配比问题。从投入产出平衡、村民拆迁安置、全市商业库存等因素来看,片区改造后必然会建设大量的住宅以及配套设施,从而会减少商务、商业建设量。作为CBD地区,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功能配比,以实现高端商务区定位和城市形象塑造,是该片区改造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三是开发模式问题。长期以来,由于受到自行“工改商、居”改造模式的影响,我市“三旧”连片改造工作一直存在动力不足、成效不佳问题。该片区改造涉及旧村、旧厂,推动整体成片改造必须在利益共享、统筹机制等开发模式上进行创新,否则改造工作仍将会难以推动。
欢迎持续关注我市城乡规划工作。

问政人评分

5分

我要说两句

0参与

0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
  • 知东莞App
  • 东莞广播电视台
    微信公众号
  • 东莞阳光网微博
  • 东莞阳光网
    微信公众号
  • 东莞电台
    微信公众号
  • 莞视频微博
  • 民生视点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