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康复实验学校违规招生,还我东莞户籍特殊儿童学位
残联的领导,您好。我是中堂二小的。我也是一名自闭症孩子的妈妈。我儿子今年七岁了,我6月带他到东莞市康复实验学校面试,上星期我打电话问了康复学校,学校的老师说我儿子没能录取。原因是全东莞户籍和非户籍的有四十几个自闭症的孩子来报读,学校只招20个,而这20个中有个别是非莞籍户口的孩子。康复实验学校的招生函中明确规定了:只有在满足了户籍儿童的基础上有学位空余的可适当考虑招收非莞籍的残疾儿童。我、我丈夫、儿子一家都是土生土长的东莞人,但现在却被剥夺了极其有限的受教育学位。我认真翻阅了康复实验学校的招生简章和东莞市政府关于特殊教育的几份文件,其中《东莞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里提到:到2016年,全市基本普及户籍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实现义务教育“零拒绝”,对视力残疾、孤独症等适龄儿童实施义务教育,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优化现有特殊教育资源,支持两所特殊教育学校扩大招生规模。现在康复实验学校在没能满足本地户籍特殊儿童学位的情况下,自主招收了个别的非莞籍的儿童,而作为拥有东莞户籍的我的儿子却享受不到义务教育的权利,被公办的特殊教育学校拒之门外!我向康复实验学校的领导讨说法,负责人却说这个没法解释,如果有问题让我直接找上级领导投诉。 我的儿子三年多来一直在机构训练,还好有市政府的补贴,减轻了家庭的不少负担。他七岁了,补贴到期了,作为一个工薪家庭,每个月要支付三千多的训练费用,这是很大的负担。作为父母,我们不能把他关进家里;作为学校,他们没有权力去剥夺户籍孩子受教育的权利!适龄儿童应该回归学校,让他接受正常化的教育,哪怕是特殊的孩子! 家有自闭儿本身就不幸了,而现在他还要面对这未知社会给他的不公平!据有关家长反映,有些外地户籍的儿童之所以能入学,是因为是某领导的朋友,有个别非莞籍的儿童不用面试就直接安排学位。如果学位宽松的情况下,学校怎么做,我们都不敢言。但现在这些非莞籍的儿童占了莞籍儿童的学位,让我们这些户籍家长情何以堪!法理何存!东莞市政府投入了那么多资金建设康复实验学校,学校无论环境还是硬件设施都是走在前面的。但为什么连几个户籍的特殊孩子都容不下呢?孩子的教育刻不容缓!作为有社会责任心的领导,请您帮帮我们的孩子,给他一个上学的机会!谢谢。
“笑话joke”网友: 您好!受理号143918的投诉件已经收悉。现答复如下: 经市教育局、市残联批准,2016年东莞市特殊教育招生公告于2016年5月7日分别在市教育局网站和市残联网站发布。其中对于市康复实验学校招生计划、招生对象等做了具体的要求,其中明确说明“招收自闭症2个班,每班10人”和“东莞康复实验学校适量招收非东莞市户籍适龄残疾学生,额满为止。具体参照《2016年东莞市义务教育阶段新莞人子女积分制入学积分方案》政策执行。”申请入读的适龄残疾儿童必须经过综合能力面试评估。5月21日东莞电台的专题节目中,对于市康复实验学校的招生工作做了专题报道,其中均提到了该校招生对象、招生计划以及招生程序。 经查,市康复实验学校于6月5日对报名的学生进行统一面试。其中:自闭症类报名残疾儿童40人。学校组成8个面试评估组,对材料齐全的报名儿童的学习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得出报名儿童的综合得分,该得分客观、公正。该校同时咨询市人力资源局积分科,该科室工作人员也提出咨询就读市康复实验学校的新莞人子女较多,同时对于新莞人子女入学的相关政策和操作方法进行了具体的指引。 因为2016年报名就读市康复实验学校一年级的自闭症儿童是计划招生人数的2倍。因此,该校按照面试得分从前到后的顺序,并根据有关政策和规定录取新生。市康复实验学校招生计划、招生程序和录取结果经过市残联理事会同意。该校招生工作公平、公正、公开,不存在信访件中提到的“因是某领导的朋友,有个别非莞籍的儿童不用面试就直接安排学位”的情况。 按照信访件中提供的信息,“笑话joke”网友应为黄xx小朋友的家长。在面试中,该小朋友不停敲打物品和跑动,不能安坐,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有药物过敏史,不能独立进餐和如厕,综合能力弱,面试得分低。因此,6月28日注册时不能录取该小朋友入读。 由于6月28日个别自闭症学生未前往注册,放弃学位,该校经讨论决定按面试得分顺序补录黄xx为一年级新生,并已经通知其家长。 市康复实验学校作为市残联直属的特殊教育学校,一直竭尽所能,尽量满足适龄残疾儿童入读需求,并努力提升教育与康复的质量。2016年根据报名残疾儿童的实际,已经尽量增加招生人数,超额完成招生工作。 特此回复。 东莞市残疾人联合会 2016年7月5日
0参与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