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阳光热线问政
阳光问政>问政详情

关于220KV学前高压变电站选址变更问题 对编号:230906 问政回复 继续提问

年丰小市民 来自:东莞市 发布日期2019-11-29 11:02:30 状态: 已回复 编号:232828
处理用时:21天2小时39分
感谢发改委对编号:230906问题反映,我现对你的回复提几个问题:
   贵局回复(一)关于项目站址问题。项目原选址位置位于东城区主山管理区辖区范围内,并开展项目环评工作,但后来由于项目输电线路路径问题,原选址方案难以将变电站电力送出,因此重新将站址调整至年丰山庄旁。
    我想问一下,贵局是否有看过学前变电站的建设规划图?我看到的是它四组输出主线路全是从年丰这边经环城路温塘立交路口往学前路走的?这明明是将输电线路路径拉长了,舍近求远,为什么还说路径问题?现在明眼人都知道学前路附近多了很多楼盘,那边的用电需求是比年丰这边大的,放在原址是最理想的,这分明是当时学前路的人坚决反对,才改变选址的。
    
   贵局回复(二)关于合规性问题。项目调整站址后按照相关规定重新开展了环境影响评价,并取得东莞市环保部门的环评批复,各项手续均合法合规。
   我想问一下,能否公示一下环保部门的环评手续?13年的上访中我们的业主发现环评报告有作假情况。而且影响最大也是年丰山庄,为何项目调研、环评,年丰山庄绝多数业主都不知情?
  
    贵局回复(三)关于变电站名称问题。项目名称是根据第一次选址的地方名称命名,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项目规划方案未发生变化,且同属东城区范围内,因此不需重新对项目进行命名,但后续变电站建成后,供电部门会考虑地名及运行便利性等因素对变电站进行重新命名。
贵局回复
   我想问一下,这项目从08年开始,到现在已经十几年了,而且当是的供电局的立项人都因贪污被判十几年了,怎么可能没有发生过变化?

    贵局回复(四)关于项目辐射问题。项目在其周围产生频率为50赫兹的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与高频电场在发射电磁波的能力上截然不同。从电磁辐射传递能量的角度看,输变电项目不会在周围空间形成有效的能量辐射;电磁辐射通常是通过天线向外进行发射的,而电力设施在周围环境中产生的是工频电场与磁场,频率只有50赫兹,波长达6000千米,因此不会在其周围形成有效的电磁能量辐射,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经相关部门对多个变电站现场监测结果表明,110千伏、220千伏户外、户内变电站和高压线的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都符合相应的标准,并且随着距离的增大迅速衰减,且根据国家规定变电站1米范围以外电场强度不能大于4千伏/米、磁感应强度不能大于100微特斯拉的要求,学前站将采用新型全封闭室内型机组
问政部门:发改局
分享

官方回复

您好!您的来信收悉。感谢您对我局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对我们的信任,现就您反映的问题回复如下:
(一)关于变电站出线问题。线路长短只是电力线路的规划设计考虑的因素之一,还涉及线路出线、与现状通道衔接利用等多方面因素,现规划路径可更好利用原通道资源。
(二)关于项目环评问题。项目于2014年开展环评工作时,已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在站址现场及网站上进行了公示,并于2014年12月获得东莞市环保部门的环评批复,各项手续均按规定办理。
(三)关于变电站命名问题。变电站命名与时间不存在关联性,建设阶段变电站名称也只是初步命名,待变电站建成投运后,最终命名需由省级电力部门根据运行实际需要确定。
(四)关于变电站辐射问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变电站1米范围以外电场强度不能大于4千伏/米、磁感应强度不能大于100微特斯拉。学前站将采用新型全封闭室内型机组形式建设,参照现时已建成同类站点的监测数据平均在0.1—1伏/米和0.02—0.64微特斯拉,学前变电站主控楼外1米处的工频电磁场强度能够满足国家标准限值要求。按照设计方案,学前变电站主控楼到变电站围墙距离有5米以上,因此,变电站围墙外辐射满足国家的相关规定要求。

问政人评分

1分

我要说两句

0参与

0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
  • 知东莞App
  • 东莞广播电视台
    微信公众号
  • 东莞阳光网微博
  • 东莞阳光网
    微信公众号
  • 东莞电台
    微信公众号
  • 莞视频微博
  • 民生视点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