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网络教学时长与分配的一些思路建议
事实上,网络教学是非常符合当下现况的,因为疫情影响,加之高考可能不会推迟,对于学生来说的确是非常严峻的挑战,仅剩时间不多的情况下确实需要课程紧跟的危机意识,拥有网络课堂在一定的程度上的确促进了学生紧张意识,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从这点来说,网络教学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在兼顾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网络教学上,却因为以下几个原因,造成了对于学生效率不升反降的窘况,依我看来,主要是因为以下几点: 1.学生在家庭中不仅参与一个角色。在学校,学生最主体最占比的身份就是学生,学生应当且承担着学习任务。学生在学校应该做和大部分时间做的都的确是学习。但在家中,除了学生的身份,绝大部分学生还要承担家庭的一部分职责。我注意到,有不少学生的家庭监护人,乃至兄长家姐,都是活跃在抗疫一线的人,他们在当下期间更多身份是对外执行的,而在家庭中占比的时间则因此下降。这样家庭的学生要参与家中清洁,饮食以及其他家务等家庭事务之中,本身除了规律或者不规律的时间下还要兼顾其他家庭成员而参与占比较大且不规律的家庭职责。这对学生提出的挑战就是不确定性。 2.安排学习时间缺乏了对于学生和教师的效果论证。在编排学生与教师授课指导下的合理分配被时间表系统锁死。有的教师承担着为人父母兼顾为人子女的责任,难以抽身固定特定时间指导学生;有的学生对家庭职责的承担和工作因为授课时间表不得不切分更多时间来完成目标。造成教师难以抽出时间,确保效率,学生难以分配时间,完成课后目标。对于网络教学缺乏客观有效的辨证,缺乏对实际情况的系统论证。 3.安排时间有所不符于长期实践结论,对客观结论的脱离。在一些学校的安排表中,一节课的时间长达一小时乃至更多,一些学校则是只有20多分钟。我国根据一系列理论实践而总结的40-45分钟的客观教学一节课的时长是具有意义的,学生与教师对于此时长已经达到了深刻记忆甚至已经形成条件反射。网络课堂不能忽视这一部分上对于教学时长和时间分配的研究实践理论结果。如果一昧的填充时间或者缩短时间,不仅做不到网络课堂的初衷,反而会使得一部分学生教师产生厌烦情绪,这是不可取的。 4.基层管理缺乏统一的方法方式,以及缺乏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认识。有不少学校的任务下达以后,没有统一的学习成果反馈方法或者统一的反馈方式,下方各科各自为营,没有建立一套简洁方便的作业反馈方法,缺乏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更有一些学校开设十几个签到途
阳光热线栏目组: 转来建议收悉,现回复如下: 2月14日,我市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延迟开学期间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通知》,对各学段学校延迟开学期间的教学工作(包括中小学生线上学习时长和内容、居家用眼卫生和体育锻炼等)做出明确规定和指引。线上学习总时长方面,小学每天不超过80分钟(对小学低年级线上学习不作统一硬性要求),初中每天不超过120分钟,高中每天不超过180分钟;线上连续学习每次不超过20分钟,同时合理设置线上学习的时间间隔,充分保障学生的视力健康。线上学习内容方面,从原计划开学之日起,在延迟开学期间,高三年级、初三年级可开展新学期课程线上教学,其他年级原则上不讲授新课,待正式开学后按照“零起点”实施教学。 下来,我局将对学校执行该通知情况进行检查督促。感谢网友的建议。 东莞市教育局 2020年2月24日
0参与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