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阳光热线问政
阳光问政>问政详情

关于华正学校种种卑劣迹象,我为学生发声!!!

夏天的风. 来自:未知 发布日期2020-05-24 00:03:07 状态: 已回复 编号:247579
处理用时:10天1小时40分
教育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学校和有关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女子在入学、升学、就业、授予学位、派出留学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也就是说学校不能不平等对待学生,华正学校一直设有重点班和普通班和差生班现象,一些老师给后面班级的不是信心,而是鼓动他们去技校读书,不要参加中考。华正学校明摆着就是为了提高升学率而阳奉阴违,难道良心不会痛吗?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华正学校一些老师变相体罚学生,让学生自己打自己,就连重点班都有这种现象。
第二十条规定:学校应当与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互相配合,保证未成年学生的睡眠、娱乐和体育锻炼时间,不得加重其学习负担。而以往毕业班都是上到十点半早上还要五点多起床,六点二十还要体训,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睡眠不足,老师上课还要批评,有些骂的难听的就侮辱了人格尊严权!
学校饭堂伙食问题:
首先,一七年的时候伙食还是可以的,顿顿基本上都吃得饱,菜式很多,学生也没什么怨言。但是到了一八年的时候,学校饭堂伙食不但变差了,而且饭卡里的钱不可以套现,有一些学生赶时间不够时间吃饭,学校饭堂照样扣钱,请问,这些钱去哪里了?是被学校吃了吗?最离谱的是一九年和二零年,菜式只剩下三四样,有时候还有虫子在菜里,米饭也不可以剩下,剩饭菜就要扣分。我建议教育局严肃处理一下这些问题,如果这么多年你们教育局都没有给学生一个满意的答复的话,我觉得塘厦镇就是被你们这下拿钱办事的人搞得乌烟瘴气。学生是去上学的,不是去坐牢的,本来民办初中就追求升学率,以至于学生哭天喊地,学生也想哭诉,我是切身体会到了华正学校制度的黑暗才站起来为学生发声,这几年华正的名声越来越臭,不知道怎么拿到市一级学校的,是不是塞钱了?今天我为学生发声想问教育局一句,华正学校的丑恶面目你们不管吗?别说什么我说的没有证据,你们去问问学生就会揭开华正学校真实的面纱。终于知道为什么以前周六日教育局来的时候老师让我们自习了,原来是要装作我们是在自习而不是在补课的样子啊。呵呵,华正学校的sao操作太多了,不愧是它。
问政部门:塘厦
分享

官方回复

阳光热线栏目组:
    你栏目组转来信件(编号247579)已收悉,东莞市塘厦镇人民政府教育局回复如下:
    据华正学校反映,除政府全额购买学位学生统一编入公办班外,其它各年级学生均实行随机均衡常态编班,从未开设或变相开设所谓“重点班”、“普通班”、“差生班”;在报考中招工作时,学校领导两次组织九年级班主任及时向全体九年级学生及家长解读“通知”中相关部署和安排,并随机入班询问学生未发现有老师劝阻学生放弃中考的言行,学校5月9日下发了纸质报名表,是由学生和监护人共同确认学生基本信息有无错误及是否参加2020年东莞市随迁子女异地中考,并签字确认,没有家长所反映的强迫情况;学校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学校每学期均会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范教师执教行为,近年以来未发生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事件;学校学生以来自全国各地的随迁子女为主,饮食习惯不同,确实存在个别同学期末电子餐卡内仍有少量余额,学校均在期末放假前足额退还,不存在未就餐但扣费的情况,学校近期来会加多食堂菜品种类与口味多样性,提高食堂服务质量。      
    教育局要求学校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加强对全体教职工的师德师风教育,细化各岗位工作规范,避免出现类似情况。

                                                                                                                            塘厦镇
                                                                                                                    2020年06月03日

问政人评分

3分

我要说两句

4参与

2评论

  • 黑白杀手05-31
    👍
    来自:未知
    回复
    0
    举报
  • 夏天的风.05-24
    而且华正学校周六日还要学校补课,周日两点就要去到学校,周六补习,在学校补习到11点才可以放学。
    来自:未知
    回复
    1
    举报
加载更多内容
  • 知东莞App
  • 东莞广播电视台
    微信公众号
  • 东莞阳光网微博
  • 东莞阳光网
    微信公众号
  • 东莞电台
    微信公众号
  • 莞视频微博
  • 民生视点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