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诉东莞社保报销额度全国垫底
东莞作为一线城市、双万城市,2023年出台了医保门诊新政策,报销年限额仅889元,跟深圳(6972元)、广州(7200元)的年限额差距甚大,该制度的出台不合理在于: 一、加重市民经济负担 原本东莞就有奇葩的“转诊规定”,市民到医院看病必须到社区转诊,在广东也是及其罕见,但2022年出台了“线上转诊”制度,我认为是东莞医疗政策的一大进步。但万万没想到,2023年严重“开倒车”,限制巨低额度的门诊上限889元,让转诊优化政策变得可有可无。因为原本医院门诊的看病费用就很高昂,以往社保的报销额度也不算太高,而且很多药物和检查都是无法报销的。现在还设置了极低的报销额度,很多市民看了一两次并就用完了全年的额度,考虑到经济条件以及目前各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落后的医疗水平,市民很可能小病不医而拖成大病;还有可能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严重影响生活水平。 二、漠视个人生命健康 2023年我国慢性病患者达1.8亿,超过人口总数的12%,这些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门诊复诊、开药、检查,但是又达不到住院的看病及报销标准。2023年医保政策出台后,很多慢性病患者已在前几个月就用完了报销的889元额度,以后昂贵的药物、检查都要自费;同时,慢性病患者具有病情特殊、病期长的特点,在三甲医院尚且需要具体情况具体治疗,试问市民如何放心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复诊及治疗,要么买药买到贫困,要么不敢去大医院跟进病情,这岂不是变相让慢性病患者等死。 三、降低城市竞争力 我认为东莞的工薪阶层,每个月都缴纳不少的社保费用,并不是像政策说的“缴纳基数低”,那只是部分的农保群体基数低,那工薪阶层辛苦打工,为什么还要掏钱交社保呢?还不如完全自费,或者拿这些钱去买商业保险。同时,东莞医保等级森严,分为银卡、金卡,而东莞政府对企业也没有强制要求购买金卡,导致很多企业不为员工购买补充险和个人账户;个人也无法自己加钱去升级为金卡,什么都要等公司去解决,个人缺乏升级渠道,十分不便利。 另外,面对广深七八千的门诊报销额度、几十家三甲医院,东莞作为一线城市,基础设施、教育资源暂且不提,但医疗资源本来就严重挤兑,现在社保制度还严重落后甚至“开倒车”,相信会造成大量的人才流失、人口流失,留不住人即留不住经济,使东莞经济更加恶性循环,最终受苦受累的还是老百姓。 四、违背国家政策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2020年国家提出“六稳六保”政策,在疫情异常艰难的时候,国家也没放弃过这个理念。试问东莞市政府有做到“保基本民生”吗?生存是最基本的需求,社保是最普惠的民生,因为经济下行而把负担压在老百姓身上,无故削减市民医保报销额度,无疑是是削足适履。违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违背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
关于您提出有关医保额度、个账参保的建议,我局已登记在案,对以上建议我们需要做相关的调研,如确实存在必要性和合理性,我们将通过法定程序进行相关调整,感谢您对我市医保工作的关心!
32参与
19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