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阳光热线问政
阳光问政>问政详情

东莞社保转诊限额

梁两 来自:未知 发布日期2023-07-11 18:11:32 状态: 已回复 编号:412411
处理用时:17小时25分
东莞2023年出台了医保门诊新政策,报销年限额仅889元,跟深圳(6972元)、广州(7200元)的年限额差距巨大,原本东莞就有奇葩的“转诊规定”,市民到医院看病必须到社区转诊,在广东也是及其罕见,给民众看病带来了很多麻烦,2022年出台了“线上转诊”制度也形同虚设,但万万没想到,2023年医保政策更加过分!限制巨低额度的门诊上限889元,开通辅点医院又有何用?原本医院门诊的看病费用就很高昂,以往社保的报销额度也就百分之五十左右,而且很多药物和检查都是无法报销的。现在还设置了极低的报销额度,很多市民看了一两次并就用完了全年的额度,考虑到经济条件以及目前各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落后的医疗水平,市民很可能小病不医而拖成大病;还有可能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严重影响生活水平。 2023年我国慢性病患超过人口总数的12%,这些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门诊复诊、开药、检查,但是又达不到住院的看病及报销标准。2023年医保政策出台后,很多慢性病患者已在前几个月就用完了报销的889元额度,以后昂贵的药物、检查都要自费;同时,慢性病患者具有病情特殊、病期长的特点,在三甲医院尚且需要具体情况具体治疗,试问市民如何放心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复诊及治疗,要么买药买到贫困,要么不敢去大医院跟进病情,这岂不是变相让慢性病患者等死? 东莞的工薪阶层,每个月都缴纳不少的社保费用,那工薪阶层辛苦打工,为什么还要掏钱交社保呢?还不如完全自费,或者拿这些钱去买商业保险。同时,东莞医保等级森严,分为银卡、金卡,而东莞政府对企业也没有强制要求购买金卡,导致很多企业不为员工购买补充险和个人账户;个人也无法自己加钱去升级为金卡,什么都要等公司去解决,个人缺乏升级渠道,十分不便利。 另外,面对广深七八千的门诊报销额度、几十家三甲医院,东莞作为一线城市,基础设施、教育资源暂且不提,但医疗资源本来就严重挤兑,现在社保制度还严重落后甚至“开倒车”,相信会造成大量的人才流失、人口流失,留不住人即留不住经济,使东莞经济更加恶性循环,最终受苦受累的还是老百姓。国家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2020年国家提出“六稳六保”政策,在疫情异常艰难的时候,国家也没放弃过这个理念,生存是最基本的需求,社保是最普惠的民生,因为经济下行而把负担压在老百姓身上,无故削减市民医保报销额度,只会导致更多百姓退保,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问政部门:12345热线
分享

官方回复

尊敬的市民,您好!您反映的问题已收悉,现回复如下:社区医疗水平问题(一)根据国家和省以及我市医保政策有关要求,我市实施社区首诊、逐级转诊及双向转诊制度,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或病情轻的患者在社区诊疗,病情较重或超出社区诊治水平的,由全科医生为参保人办理转诊至上级医院。目前,参保人可通过“健康东莞”小程序申请线上转诊,全科医生将根据患者的情况判断是否符合转诊指征并作出综合判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转诊审核。2022年12月1日起,我市实施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政策,签约家庭医生的参保人可在全市范围内选择一家定点医疗机构作为辅助就医点,在辅助就医点就诊可享受相应的医保待遇,无需转诊。 (二)近来年,我市不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和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创建活动等,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达到相应规定的功能定位标准,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基本满足辖区居民常见病、多发病等基本诊疗需求。 下来,我局将继续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定位为导向,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力建设,为辖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医保待遇问题答复:《东莞市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实施细则》实施后,到首诊社区机构就医报销,维持不设报销限额,所谓门诊报销限额,仅仅针对医院就医报销,即使在医院就医,限额用完了,还可以继续回社卫机构就诊报销,并不是限额用完就没有了保障。此外,在市内医疗机构急救抢救也是不设报销限额。 一直以来,我市都保持较低的医保缴费,尽可能保障广大群众基本看病就医需要,以我市职工医保为例,平均每年缴费约1500元(其中职工个人缴费仅约为270元/年,22.5元/月)。按参保人缴费10年计算,基金共收缴1.5万元的保费(其中个人2700元),而我市参保人普通住院次均费用约为1.55万元,统筹次均就支付了1.1万元,这仅仅是一次住院,还不包括门特、普通门诊的待遇支出。如果忽略其他方面的保障,将全部缴费都用于普通门诊保障上,固然可以提高门诊限额,但是住院、门诊特定病种等动辄成千上万甚至上百万的大费用将无法保障。所以说,医保基金没有办法做到“大包大揽”,完全放开自由就医且不设限额并不切合实际,我们还是要充分发挥基本医疗保险“保基本”的基本功能,避免群众因病返贫、因病致贫,保障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此次门诊共济改革,实际也是对基金内部结构进行调整,提高统筹基金共济能力,充分发挥“互助共济、责任共担”的机制,这一报销限额标准的设置,我们是经过了科学的测算,以“保基本、可持续”为原则考虑的。而且,医院门诊报销限额不等于定额,是与参保人平均工资挂钩,每年会动态调整,根据过往数据预测,每年都会有约10%的涨幅,比如今年,限额根据基数变化已经上涨至889元,比去年上涨了11.7%。 下来,市医保局也将根据政策实际运行情况,结合群众诉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调整我市门诊待遇标准,包括提高门诊最高支付限额等。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问政人评分

1分
点评:社卫机构根本不能复查,无法做各种检查,慢性病要吃的药也没有,请问如何到社卫机构就诊?请解决群众的就医实际问题!

我要说两句

14参与

12评论

  • 曾玉红10-29
    家人慢性病办了特定门诊,医院说开药只能对应公式开,不能按照病人的具体差异和症状来开药因为这种病只能开某几种政府和专家认为产生的症状?建议把医院关掉,直接AI看病,社保的钱不就剩下来了?每个月社保交一两千到头来这个药不给领那个药医院没有? 家人的慢性病在对应医院一个药都不给开,说是我们的病症状不符合你们的症状? 逼着我们自费购药,年轻人的收入都去给老人治病还怪年轻人不生小孩? 这种社保就是为了消灭无产阶级,中产逼死一个是一个,钱去哪里了大家心里有数吧。
    来自:未知
    回复
    0
    举报
  • zizhaoxue07-10
    既然有限额,医保的作用在哪里?
    来自:未知
    回复
    0
    举报
  • 我的东莞家10-28
    门诊800的额度去两次就没了,社区医院根本无法做检查,有的病需要半年乃至一年去治疗,开转诊也只有800额度,剩余的全部要自费,那社保是白买了吗?这政策是要活活逼死老百姓
    来自:未知
    回复
    0
    举报
  • 微信用n4rJa10-23
    看了这个问题,我查了下我的医保,基本医疗报销、大额医疗费用补助和医疗保险个人账号三个加起来每个月公司和个人缴费共计566多。其中医疗保险个人账号(用人单位)个人缴纳是100.8元、公司缴纳是201.6元,打到我个人医保卡的金额是130多,剩余170多算是充公了,一年下来就2040多。享受着1778元的转诊额度(据说金卡是银卡的2倍),也是神操作。
    来自:未知
    回复
    0
    举报
  • frankylouis10-14
    已发到市纪委巡视组。
    回复 梁两(来自:未知):可以可以,请多转发!。
    来自:未知
    回复
    0
    举报
  • 咖喱啡08-07
    我就想问问我每个月足额缴纳社保,难道你的意思说每年给回800元我用用,其他帮我留起来60岁时候给我吗?本来医疗就是一项民生,而不是说你们亏损了,兜不底就一刀切,应该再区分病种药品进行额度报销,大家是可以会社区看啊,但是社区能做什么检查呢?看个感冒都看不好
    来自:未知
    回复
    1
    举报
  • frankylouis07-19
    社区门诊药品与医院不是同一个平台。社保回复断章取义。可恶至极
    来自:未知
    回复
    0
    举报
  • 平凡无奇07-13
    看眼疾,很多社区卫生服务站甚至连基本的眼科检测仪器都没有,跟别说激光治疗仪了;看胃,想做个最简单的幽门螺杆菌吹气检测,都没有测试设备。社区挂号分ABC预约等级,C是现场预约号,经常被AB号插队,我试过明明C号拍第6号的,硬是被B号一直往下挤,8点半到社区医院一直等到11现场发脾气
    来自:未知
    回复
    0
    举报
  • 梁两07-13
    可以可以,请多转发!
    回复 frankylouis(来自:未知):支持。转发你的文章可以吗?。
    来自:未知
    回复
    0
    举报
  • 东城老王07-13
    说的直接一点,就是东莞财政愿意补贴多少钱到医保,如果完全靠交的医保费是完全不够的。
    来自:未知
    回复
    0
    举报
加载更多内容
  • 知东莞App
  • 东莞广播电视台
    微信公众号
  • 东莞阳光网微博
  • 东莞阳光网
    微信公众号
  • 东莞电台
    微信公众号
  • 莞视频微博
  • 民生视点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