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阳光热线问政
阳光问政>问政详情

关于禁摩

微信用9N1M8 来自:未知 发布日期2023-12-07 10:20:03 状态: 已回复 编号:434388
处理用时:1天6小时0分
一、城市禁限摩,严重限制了农村与城市的交流,打乱了城市的生活节奏,乃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有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
二、禁摩对于摩托车行业的打击是致命的,使本来就很不景气中国摩托车行业雪上加霜,产生毁灭性的影响,落入了恐怖的深渊。目前中国摩托车产业年产量已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年产值达几百亿元,就业面达千万人。禁摩将会造成摩托车行业效益连年下滑,甚至全行业亏损的主因。
三、禁摩之后,由于改为汽车出现,我们的交通更加拥挤,我们的就业也更艰难。市场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也必将导致从业人员的生存危机乃及相关产业的产业危机,将影响到几百万人的就业、国民经济的增长。
四、“禁摩”对相关产业链影响巨大。摩托车工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钢铁、塑料、电子、化工、油品等行业发展。
五、国外的摩托车生产企业有的已达上百年历史,仍然具有活力,我国摩托车工业绝不是夕阳工业,而是一个具有巨大国内外市场的正在发展成熟的产业,每年完成产量上千万万辆,出口一百多万辆,创汇上亿多美元。
为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高门槛,严格实施摩托车生产和销售的准入条件。
对摩托车制定排放标准,限制超标者,允许达标者,鼓励低于标准者,允许技术含量高、污染低、符合条件的摩托车驶入城市;
二、划分营运和非营业车型,重新制定摩托车考试等级
对营运性摩托车核发专用牌照,由经营主体统一管理,承担培训及管理责任,把运营性摩托车和个人用摩托车分开管理。
三、加大文明交通宣传广度、加大交通违法曝光力度。努力提高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防护意识、保险意识、法律意识。
四、划定二轮车专用道和禁行道
根据路面拥堵情况,让小车和摩托车各行其道,减少交通事故率和死亡率。
个人心得:
在七日游解除禁摩的城市西安后,我深刻的感受到了:“摩托车群体的自觉性“,或者说是“当代国民整体道德素质的提高”。之前禁摩带来的破窗效应就是,反正你禁了我怎么骑都是违章,那么无牌无证、闯红灯什么的无所谓。而解禁后,虽然西安针对摩托车的管理做了很多工作,但远不及汽车的十分之一,我还是能看到几乎所有的摩托车驾驶员会遵守相关规章制度,让我也不禁参与其中,这正是国民整体道德素质提升的体现。通过对当地人的咨询了解到,开放禁摩并非洪水猛兽,在合理的管理制度下,使得交通更有序,更通畅,更便利。以上是个人见解,望相关部门予以采纳,谢谢!
问政部门:交警支队
分享

官方回复

尊敬的市民,您好!2004年8月,东莞市政府发布了《限制非粤S号牌摩托车在我市道路行驶的通告》(东府【2004】171号),其中规定禁止非粤S号牌摩托车进入市区(莞城、东城、南城、万江)和各镇中心区,在我市辖区的107国道(G107)、广下线(S120)、东深线(S358)等国道、省道过境通行除外;2007年7月,东莞市政府发布了《关于限制摩托车在我市部分区域路段行驶的通告》(东府【2007】75号),其中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全天禁止摩托车在市区环城路范围内行驶,经批准的公务用车除外。具体的限行区域您可以登录东莞市政府的门户网站(http://www.dg.gov.cn/)进行查询。感谢您对我市交通管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问政人评分

3分

我要说两句

8参与

6评论

  • MQW12-22
    既要严打危险驾驶的违法行为,又要开放摩托车。
    回复 只有等待(来自:未知):可拉倒吧,还自觉性,你能想象大半夜在莞樟路左侧快速车道遇上逆行摩托车是什么感受?。
    来自:未知
    回复
    0
    举报
  • MQW12-20
    支持多种交通工具出行方式,上下班时段应允许摩托车行使。
    来自:未知
    回复
    1
    举报
  • 黑色奥利get12-18
    copy那么长的文段干吗嘛?西安好你就去西安慢慢开嘛,不通开放了让你组队在全市道路上去惹事情?然后在整个网红平台上去装骑士蘑菇来造谣生事挑衅交警蜀黍?
    来自:未知
    回复
    0
    举报
  • 黑色奥利get12-18
    copy那么长的文段干吗嘛?西安好你就去西安慢慢开嘛,不通开放了让你组队在全市道路上*****?然后在整个网红平台上去装蘑菇来造谣生事挑衅交警蜀黍?
    来自:未知
    回复
    0
    举报
  • 只有等待12-09
    可拉倒吧,还自觉性,你能想象大半夜在莞樟路左侧快速车道遇上逆行摩托车是什么感受?
    来自:未知
    回复
    2
    举报
  • 爱美丽艾美丽12-07
    *****,从哪里复制过来的
    来自:未知
    回复
    1
    举报
加载更多内容
  • 知东莞App
  • 东莞广播电视台
    微信公众号
  • 东莞阳光网微博
  • 东莞阳光网
    微信公众号
  • 东莞电台
    微信公众号
  • 莞视频微博
  • 民生视点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