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阳光热线问政
阳光问政>问政详情

2024年感谢医保局的各位领导终于让每年的医保限额从800多块升到900多块了

ᥬᥬ? ᭄᭄努力赚钱 来自:中国 发布日期2024-01-13 09:22:29 状态: 已回复 编号:440444
处理用时:6天7小时47分
太感谢了,新的一年终于又有医保可以刷了,又可以用一个月,真的是好多,比去年多了一百多块,真是太好了,这次的医保局的领导真替新莞人着想,900多块,真的好多哟,东莞那还是新一线城市,直接是超一线算了,相比广州深圳,一年的报销比例是别人的十人之一,连佛山都是东莞的七八倍报销额度,天天在这里说卫生站不限额,那么我在卫生站开了药,交了钱去医院拿药行不,东莞医保和东莞教育,真是丢尽了东莞做为新一线的脸,无耻之及。看来最近2024年东莞的天气不太好,经常下雨,雨水容易从头部进入,总能听到一些响声。
问政部门:医保局
分享

官方回复

市民您好,按照您来信反映的问题,现答复如下:
您来文提及“报销比例”的问题,实际上是对我市医保政策理解有误。《东莞市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实施细则》实施后,到首诊社区机构就医报销,维持不设报销限额,所谓门诊报销限额,仅仅针对医院就医报销,即使在医院就医,限额用完了,还可以继续回社卫机构就诊报销,并不是限额用完就没有了保障。此外,在市内医疗机构急救抢救也是不设报销限额。 
一直以来,我市都保持较低的医保缴费,尽可能保障广大群众基本看病就医需要,而广州与深圳大部分职工医保参保人参加统账结合职工医保,职工缴费基数虽然与我市相同,为本人工资,但广州与深圳的缴费费率均为8%,近我市缴费费率的3倍,而且广深地区职工平均工资也较东莞高,医保基金收入水平更高,有能力承担参保人更高的待遇。以我市单建统筹职工医保为例,2024年平均缴费约1700元(其中职工个人缴费仅约为300元/年,25元/月)。按参保人缴费10年计算,基金共收缴1.7万元的保费(其中个人3000元),而我市参保人普通住院次均费用约为1.55万元,统筹次均就支付了1.1万元,这仅仅是一次住院,还不包括门特、普通门诊的待遇支出。如果忽略其他方面的保障,将全部缴费都用于普通门诊保障上,固然可以提高门诊限额,但是住院、门诊特定病种等动辄成千上万甚至上百万的大费用将无法保障。所以说,医保基金没有办法做到“大包大揽”,完全放开自由就医且不设限额并不切合实际,我们还是要充分发挥基本医疗保险“保基本”的基本功能,避免群众因病返贫、因病致贫,保障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此次门诊共济改革,实际也是对基金内部结构进行调整,提高统筹基金共济能力,充分发挥“互助共济、责任共担”的机制,这一报销限额标准的设置,我们是经过了科学的测算,以“保基本、可持续”为原则考虑的。而且,医院门诊报销限额不等于定额,是与参保人平均工资挂钩,每年会动态调整。下来,市医保局也将根据政策实际运行情况,结合群众诉求,积极协同市卫生健康部门,提高我市社区门诊诊疗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调整我市门诊待遇标准,包括提高门诊最高支付限额等。
感谢您对我市医疗保障事业的支持和关注!祝您:身体安康!幸福快乐!

问政人评分

3分

我要说两句

8参与

5评论

  • pang77703-21
    东莞医保让人想吐,投诉无数次都没用!垃圾中的战斗机!
    来自:中国
    回复
    0
    举报
  • 呃呃呃呃呃01-16
    东莞的医保 真的是无力吐槽了 每年的报销额度 那么低 好意思 收那么多钱 难怪 没什么人愿意留在东莞 跑去广州深圳
    来自:东莞市
    回复
    0
    举报
  • 20多年的新莞人01-16
    东莞医保就是鸡肋,当用的时候发现啥也不是,买了近20年的社保,结果门诊转诊限额用完后,全部自费(2023年889元,2024年937元),2023年我个人自费看病费用高达5000多元,医保局说社区诊所是可以报销,但是社区医生医术低下、设备不全、药品不全在东莞看病贵源于东莞“医保”。做这种决策就是懒政行为。
    来自:东莞市
    回复
    0
    举报
  • 20多年的新莞人01-16
    东莞太OUT了,连老板姓的救命钱都要收割。 东莞医保就是鸡肋,用的时候发现就是一垞屎。
    来自:东莞市
    回复
    0
    举报
  • 我心永恒1101-13
    说得好,东莞的医保就是个奇葩,难怪越来越多的人不想交了,药品价格是他们定,能否报销是他们定,辛辛苦苦交了几十年中,当你去使用它的时候,就是一个鸡肋,光是这个网上就有多少人吐槽东莞的医保,许多药品的价格是网上药品价格的几倍,一年的额度才这么一点点。上个月去塘厦医院抽血验一下血糖与尿酸,一看清单,材料费,检验费,治疗费,请问,6元的治疗费收去做什么?就给我抽了一筒血去做检验。
    来自:东莞市
    回复
    2
    举报
加载更多内容
  • 知东莞App
  • 东莞广播电视台
    微信公众号
  • 东莞阳光网微博
  • 东莞阳光网
    微信公众号
  • 东莞电台
    微信公众号
  • 莞视频微博
  • 民生视点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