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阳光热线问政
阳光问政>问政详情

沙田镇标拥堵加剧需要开通掉头车道和行人电动车统一走红绿灯

小糊涂 来自:未知 发布日期2024-12-04 16:34:04 状态: 已回复 编号:492051
处理用时:6天23小时55分
现在沙田镇标搞了一组红绿灯,各个方向车道等待红绿灯的车明显增加了,拥堵加剧了。建议调整一下:
1.在靠近镇标位置的(也就是沙田农业银行对开出来的位置)开一个小车调头的口子,不要把掉头小车再去转盘增加拥堵。
2.沙田维也纳和嘉福海港酒店这边的人行道堵上,因为来往的车太多了,这边还留一个口子很危险,不如统一在世纪豪庭红绿灯通行或者在现在镇标红绿灯前的这个人行道(担担面和君汇缤纷城)通行,减少人车混流的分险。
3.粤港花园正门口与广发银行这边的人行道,也需要堵上,统一从镇标红绿灯,中国电信和东港城红绿灯过去,不然也是人车混流,造成拥堵就不说了,还会有很多的交通风险。
问政部门:沙田
分享

官方回复

据了解,随着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机动车数量持续大幅增长,通行冲突、交通拥堵和安全风险问题日益突出。镇标环岛路口,多条主干道交汇,是出入我镇交通流量最大的交通枢纽,不同方向的车流人流汇聚,交通压力巨大。以前,由于未实施交通信号控制,机动车进入环岛后争道抢行,相互交织穿插,矛盾点、冲突点多,交通秩序混乱。尤其是行人和非机动车过街,不得不在车流中穿行,安全隐患突出。特别是早晚高峰,进出的重型物流运输车辆更加集中,容易造成死结,发生严重交通拥堵。为此,环形岛分流渠化的交通组织方式,已经无法适应该路口的交通流量。
交通信号灯启用试运行以来,经监测和数据统计,事实证明路口通行更高效、更有序、更安全,原因是通过科学设置交通信号灯相位和配时,使道路时空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各方向车流在信号灯指挥下交替通行,避免了相互穿插抢道状况。同时,充分保障了行人、非机动车安全横过马路的时间,大大降低了交通事故风险。
该路口交通信号灯建设前,交警部门做了大量调研工作,并邀请市交警支队和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反复经过现场监测勘察、评估论证,共同研讨设计运行方案,确保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安全顺畅通行。
目前,镇标路口交通信号灯仍在试运行阶段,交警大队将严密监测该路口交通状况,根据实际情况继续优化交通组织,最大限度提升通行效能。
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
如您还有有关交通管理工作的建议亦可拨打88862777联系交警大队。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问政人评分

2分
点评:回答很官方,但是应该回答的问题没有回应,掉头车道没有回应怎么样处理

我要说两句

16参与

10评论

  • 垃圾开元滚12-30
    不挺好的,现在基本不怎么堵车了,等下红灯怎么了?
    来自:未知
    回复
    0
    举报
  • 请你好好放低12-11
    麻烦把经监测和数据统计公开。
    来自:未知
    回复
    1
    举报
  • 小糊涂12-10
    或者把镇标移到龙舟广场里面,直接变成十字路口
    来自:未知
    回复
    0
    举报
  • xyzxyz12-06
    不就是一个十字路口吗?转盘拆了,直接每个路口红绿灯就好了。转盘的意义是什么?
    来自:未知
    回复
    0
    举报
  • gxlzd12-05
    执政水平在降低,解决民生不给力,断头路(进港南路、进港中路、进港北路往厚街方向都是断头路)太多
    来自:未知
    回复
    0
    举报
  • nuo8912-05
    沙田的交通就是这么差。每周五实验学校都堵得不像样。可以对比其他镇区,沙田大道的红绿灯明显多得不正常。主道边上还有多个出口明显不合理。
    来自:未知
    回复
    0
    举报
  • 热心市民12-05
    难听说,就是鸭大伦工程,几十年沙田镇标除南沙大桥开通就堵过一次,平常晚上镇标堵车流量过去就没有了,现在基本都堵,没有车了前面,一样等红绿灯一群车,十字路口就差不多没有那个标志
    来自:未知
    回复
    0
    举报
  • chanek12-05
    这里确实需要一个掉头口 另外两点建议: 1.和附近主干道路口的红绿灯做绿波联调,优化同行效率 2.低峰期可开启黄灯闪烁,避免不必要的等待
    来自:未知
    回复
    1
    举报
  • 热心市民 16712-04
    这个镇标建立红灯就是笑话。
    来自:未知
    回复
    2
    举报
  • xxsm12-04
    加快出镇道路建设,才能分流车辆,避免车辆挤在一个出口出镇,这才是正确的解决办法,不然怎么改怎么装灯都是无用功
    来自:未知
    回复
    1
    举报
加载更多内容
  • 知东莞App
  • 东莞广播电视台
    微信公众号
  • 东莞阳光网微博
  • 东莞阳光网
    微信公众号
  • 东莞电台
    微信公众号
  • 莞视频微博
  • 民生视点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