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阳光热线问政
阳光问政>问政详情

《一位慢性病患者的转诊困局:制度僵化与人文关怀缺失的双重困境》

微信用Q5Lzy 来自:未知 发布日期2025-05-12 22:04:58 状态: 已回复 编号:517933
处理用时:7小时2分
作为一名在东莞务工多年的新市民,我始终以这座城市建设者的身份自居。然而当大龄迫切备孕需求却患胰岛素抵抗、多囊等这个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找上门时,赤岗社区门诊的转诊机制却给了我沉重一击。每次月经期间的检测治疗、持续的血常规、肝功能监测,这些维系健康的诊疗需求,在僵化的制度面前竟成了奢望。

根据现行规定,线上转诊申请必须绑定近期线下门诊记录。可对于需要频繁就医的慢性病患者而言,每次请假进行"打卡式就诊",不仅加重经济负担(日均误工损失200元),更让本已虚弱的身体雪上加霜。当我试图向工作人员说明病情的特殊性时,得到的却是程式化的答复:"系统里没记录就是办不了"。更令人心寒的是,窗口面对患者的恳求时,竟当众斥责"别在这里装可怜",这种职业素养的缺失彻底击碎了医患信任的最后防线。

讽刺的是,虽然每月按时缴纳东莞社保,但当医疗需求真正来临时,制度设计却将患者推入"线下打卡-身体透支-无法就诊"的恶性循环。据统计,东莞外来务工人员中慢性病患者占比达17.6%,但社区门诊转诊通过率不足43%。当医疗体系将管理便利凌驾于患者生存需求之上,当白衣天使的职责异化为机械执行规章,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是谁在守护生命健康这道最后防线?

恳请相关部门正视慢性病群体的特殊需求,建立弹性化转诊评估机制,让医者仁心真正照进现实。毕竟,医疗改革的终极目标,不应是冰冷的数据达标,而是让每个生命都能有尊严地获得救治。
问政部门:12345热线
分享

官方回复

尊敬的市民,您好!留言已收悉,您反映的问题已追加至工单号0825051221021601201,相关部门正在跟进中,请您耐心等候处理结果。

我要说两句

3参与

2评论

  • 阳光网民05-13
    说出患者的心声,请领导私下走一次平民(正常)看病的流程,以人为本。
    来自:未知
    回复
    0
    举报
  • 微信用VMmky05-13
    医保卡可以在社区看病,也可以定点一个,你认为方便常去的医院,不用转诊直接去就医可报销, 你去社区开通家庭医生,然后直接让他们帮你定点,就可以直接去医院就诊了吧。
    来自:未知
    回复
    0
    举报
加载更多内容
  • 知东莞App
  • 东莞广播电视台
    微信公众号
  • 东莞阳光网微博
  • 东莞阳光网
    微信公众号
  • 东莞电台
    微信公众号
  • 莞视频微博
  • 民生视点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