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阳光热线问政
阳光问政>问政详情

企石中学饭菜不合格且不允许家长自行送餐

微信用upiSf 来自:未知 发布日期2025-06-10 17:13:25 状态: 已回复 编号:522608
处理用时:7天16小时51分
东莞市企石中学食堂饭菜一直都属于不合格的范围内,食堂没有炒菜,全都是预制炖菜,伙食条件特别差,孩子们都不愿意吃学校的饭,老师甚至都不愿意吃学校的饭,都选择点外面的外卖。学校连最基本对孩子的伙食都没有一个好的保障,学生不愿意吃恶劣的饭菜,在学校也吃不饱饭,有一些孩子让家长自行送餐,学校对此是严禁的态度。而且学校对此的说辞是不合理的,学校认为如果让家长送餐会导致孩子攀比,那么如果你连最基本的伙食都无法保障,饮食条件在那么恶劣的情况下,家长送家里的饭菜给孩子吃又有什么问题,这跟攀比又有什么关系。学生没有点外面的外卖,吃的是家里的饭菜,也有一定的健康保障,但是学校严查家长送餐,不允许家长送餐,并且对送餐的同学进行了人身的批评教育,还要扣德育分,计入量化考察当中。这导致了孩子们在学校吃不饱饭,吃的也不好,但他们也不敢让家长送饭菜来,因为这样会被老师惩罚批评。那么我请问校方,如果你连最基本的伙食条件都保障不了,那你又何谈教育。而且学校攀比心这个说辞就是胡瞎乱扯,明明学校的饭不好吃,让家里送就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你要把送餐这个事情恶劣到攀比心这个程度。那如果想减少家长送餐,难道不应该从头去解决伙食问题吗,反而对此严禁,那么我们的孩子在学校又该吃什么?连饭都吃不饱,导致犯胃病,又会有其他的疾病,那学校对此是否负责呢。而且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企石中学的伙食其实一直都非常恶劣,也有许多家长进行反映,但是学校一直不作为,包括举报了之后依旧没有改善。希望上级政府给予帮助。解决孩子最基本的伙食问题。初中的孩子正是在长身体的时候,如果连这一点健康都没有办法保证的话,真令人堪忧。校方如果不能保障伙食,那么就不应该禁止家长送餐,家长为孩子准备的都是健康的饭菜,比起学校恶劣饭菜肯定是有助于孩子健康,而且也根本没有攀比心这种无稽之谈,希望上级政府对此给予正确的解决方案,并且重视此问题。
问政部门:企石
分享

官方回复

尊敬的市民,您好!您反映的问题已收悉,据我中心了解,企石中学食堂为自营食堂,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聘请了有学校食堂管理经验的厨师团队以及资质齐全的配送公司配送食材,食材都是经过政府部门第三方质量检测合格后才能送往学校。经过调查了解,现回复如下:一、关于没有炒菜,预制炖菜问题:学校每周菜式都是由营养师提前科学搭配好,每天的菜式不同。午餐及晚餐标准:一个全荤菜、两个荤素搭配(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二选一)、一个素菜,营养汤(各类骨头汤、紫菜蛋花汤和各种青菜肉片汤等);食材当天达当天用,食堂后厨设有明厨亮灶系统,对食堂整个运作流程都有全程透明可视,不存在没有炒菜、预制炖菜迹象。二、对于伙食条件特别差,在校师生都不愿意吃学校饭菜等说法是无依据的。学校建立陪餐制度,每周都会有校长、行政教师、家长等相关人员进行陪餐,同时学校饭堂设置意见箱,饭堂负责人员不定时打开意见箱,收集学生反馈的意见,有个别学生的确会存在对菜式、口味的不满意,学校食堂及时回应反馈,做出饭堂相应调整,但毕竟众口难调,学校也尽可能做到学生满意。学校定期公示菜谱,在学校微信公众号、食堂公示栏等公布学生餐食谱,让家长和社会更好的了解监督。三、不允许家长自行送餐问题:根据《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教育部第45号令)第十三条要求:中小学、幼儿园一般不得在校内设置小卖部、超市等食品经营场所,确有需要设置的,应当依法取得许可,避免售卖高盐、高糖及高脂食品。同时,为保障校园食品安全统一监管,多数地区要求学校食堂或配餐服务需符合标准化管理流程。禁止自行送餐的主要原因:1.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校外食品难以全程监控,可能存在储存、运输过程中的卫生隐患,集体配餐企业具备食品留样、溯源等安全机制。2.校园管理秩序、集中送餐可减少校门口人员聚集,避免交通拥堵,降低疫情防控、安全保卫等管理压力。3.教育公平考量、统一用餐可避免学生因家庭条件差异产生攀比心理,营造平等的校园环境。 特殊情况处理 :若学生因过敏、扭伤等特殊原因需自带餐食,家长可向学校提交书面申请及证明材料(如医院诊断书),学校会予以个案处理。再次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希望通过家校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有序、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如有疑问,请联系东莞市企石镇教育管理中心,联系电话:86661025,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我要说两句

2参与

2评论

  • 寻寻觅觅寻你06-16
    送餐归送餐,能不能别堵路,3车道直接堵掉两条
    来自:未知
    回复
    0
    举报
  • chen-yx06-11
    按你的这个说法,全校都送餐得了,食堂解散。
    来自:未知
    回复
    0
    举报
加载更多内容
  • 知东莞App
  • 东莞广播电视台
    微信公众号
  • 东莞阳光网微博
  • 东莞阳光网
    微信公众号
  • 东莞电台
    微信公众号
  • 莞视频微博
  • 民生视点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