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中考政策极其不合理
本人是2025届应届毕业生,在校成绩优异,作为随迁子女,没有本市户籍,今年中考第一志愿报考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甚至参加了自主招生,成功进入市考,仅仅两分的差距,滑档到第三志愿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本人中考成绩730分,而录取学校分数线仅676,相差整整50多分。 今年来东莞公办普高录取率居全省倒数第一,仅37%左右,加上民办学校也仅有60%左右,教育局应该深刻反思,不少人才因为东莞中考不合理政策,无法去到适合的学校,随迁子女也无法享受到名额分配和补录政策,这么多年来东莞的迟缓发展和人才的流失有很大关系。 近年有不少有本市户籍的学生因为名额分配政策,造成了成绩与学校极度不适配的情况,500多上东莞中学的"捡漏"案例每年都有,今年一考生559分被东莞中学录取,与正取分数线相差177分,同时今年东莞外国语学校本市户籍走读生也仅542分录取,而真正优秀的学生却享受不到良好的教育资源,恳求教育局对中考政策做出调整改变,不要没落了人才,请教育局给孩子一个交代!
尊敬的市民: 您好!来件已收悉,感谢您对东莞教育的支持。根据您反映的问题,现回复如下: 高中阶段学习不属于九年义务教育范畴,按国家和省政策规定随迁子女在东莞报考普通高中实行量力而行、充分考虑当地承载力的原则。为此,东莞市为照顾外市户籍随迁子女学生,每年都分配一定数量的公办普高名额专门接纳外市随迁子女报读。为使更多随迁子女入读公办普高,2021-2025年,我市在公办普高中招收随迁子女人数逐年递增。 随迁子女招生单独列计划,单独划线,分数线高低受考生人数和报考者分数等因素影响。往年和今年都出现过同一个学校随迁子女学生分数线低于本市户籍学生分数线的情况。民办普高、中等职业学校各学校录取时同分同线,随迁子女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报读。在考生报名中考前,可选择在东莞参加中考或回户籍所在地参加中考。 我们将在未来的中考改革中持续推进研究,在深入开展调研,学习借鉴周边城市的先进做法后,不断优化我市中考有关制度设计,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使之更合理更具可行性和科学性。 如市民尚有疑问,可联系市教育局基础教育与信息化科(联系电话:0769-23126162)咨询。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东莞市教育局 2025年8月5日
10参与
8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