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299081

2021-08-19 16:21:15

关于医保卡转诊的问题

处理用时:16小时43分
8人支持

vglsy 来自:未知

尊敬的医保局领导,作为一个新莞人,一个来东莞打拼10年的人,一件事情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持医保卡在镇医院或者市医院一定要去社区卫生站开转诊证明?又没有跨区就医,也不存在结算报销的问题,很多时候小孩生病比较急只能自费就诊。社区医院医生数量太少,上班时间也短,去开着转诊证明要排队等几个小时。本来只需要请假半天就能看的病,非得要请假一天,先开转诊证明,再去镇医院看病,请问这合理吗?我老家是北方的,北方那么落后,社保结算都是只要是在同一市里就诊,完全凭卡就诊,根本不需要开什么转诊,想不通为什么这么做。明明系统对接一下就行的事情,非得要全体老百姓这么麻烦的转诊、转诊,能不能替老百姓着想一下?不是提出来让大数据多跑路让老百姓少跑腿吗?咱们医保敢不敢响应一下?真正让老百姓跑腿?还有,开着转诊还得缴费5元钱,政府是怎么考虑的?为了创收吗?

问政部门:  医保局

已回复

官方回复

1、开具《转诊单》并不需要收取费用,但是首诊的医疗机构对就诊人员进行诊查后根据其病情判断是否需要转诊,其实质也是一次诊疗过程,需要收取一般诊疗费。根据规定,病人每次就诊需支付一般诊疗费,按70%报销。 2、近几年,国家新医改高度重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改革工作,明确社区卫生服务实行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建立家庭医生签约制度。我市社区实行的“社区首诊、定点就医”管理制度及发展模式正是按照这个要求建立和发展的。 社区首诊转诊制度定位:我们强调的是社区门诊保障制度,就是我们在设计门诊保障制度的时候,主要是通过较低水平的缴费,在社区解决参保人常见病的问题,解决最基本的医疗问题,同时强调在家门口看病,最大程度方便治疗,前提是保证基本医疗,但同时考虑到确实有部分参保人病情所需,需要到上级医疗机构进行就医,我们建立了转诊制度,主要落脚点是利用基层医疗机构解决门诊就医问题。 转诊的核心是由专业医生对患者病情进行精确诊断,根据实际病情对患者进行分流,常见病、多发病或病情轻的患者留在社区,超出社区诊治水平的患者则转往上级医院或专科医院。 若取消转诊由参保人自行选择就诊医院,同时同等享受社区门诊医疗保障待遇,则有以下问题需考虑:一是不符合国家和省新医改的发展方向,不利于我市医疗与卫生服务机构分级医疗、双向转诊服务格局的形成。二是在我市社区门诊医疗保障基金有限的现实情况下,要无限制地满足参保人医院门诊需求,其缴费与实际医疗消费将出现极度不平衡,意味着需要大幅度提高社区门诊医疗保障缴费标准,增加社会各方面负担,这种做法目前很难实现。三是这将导致我市整个社区门诊制度不能有效执行,参保人将不能就近享受较高报销比例的门诊医疗,我们将失去多年来逐级诊疗制度的良好成效,将可能重新出现集中去大医院就诊的现象,重新面临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问政人评分

1

点评:这回复压根就不贴近老百姓,不贴近生活。 1、如果按照国家先这个思路,那应该是壮大社区医院医生团队和医疗资质,目前我所在的社区医院只有两名医生,医疗器械数量为零,没有专员地方,就这资质也就能看个头疼发热,稍微大一点的并就看不了,这就是你们规划的鼓励基础医疗吗?如果这样讲,是不是应该加强社区医院资质和力量? 2、转诊费被你们说成是初次就诊费,我就问题你们,现在国家规定所有感冒、发烧、咳嗽的只能去制定的医院,常平就只能去常平医院(东部中心医院),现在去了社区医院,医生是不需要初诊的,因为社区医院不能看这类病人,要去常平医院就诊要用社保报销的话就必须去社区医院转诊,请问,社区医院医生初诊了个寂寞吗?这个时候还收取5元转诊费你觉得合理吗? 3、既然是转诊,就不能通过电子设备或者公众号这类的电子平台吗?非得要老百姓排长队去社区医院开转诊证明吗?你们知不知道这样做很官僚? 4、这样做就是懒政!懒政!懒政!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评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