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陆续看到两则很不公平的消息。一是前期政府已经宣布松山湖未来学校初中部的一半生源面向全市招生,但现在又改为仅面向松山湖招生;二是东莞外国语学校私立改公立后被划入莞城学区,尽管其地处寮步界内。这两个安排未充分考虑其它镇街百姓子女入学的利益,政策非常矛盾,理由如下: 1. 松山湖未来学校并非松山湖管委会独资,事实上是东莞市牵头资助建设的高规格学校。作为一所全寄宿学校,距离不是问题,之前将一半初中入学名额面向全市招生,让各镇街生源利益均沾非常合理,现在却改口就近入学。如果按距离算,周边三镇寮步、大岭山、大朗距离也不算远。如果一定要强调地处松山湖,为何东莞外国语就不强调寮步属地? 2. 东莞外国语划入莞城学区,和上面松山湖未来学校的招生政策的理由恰恰相反,就近入学不知道如何体现。前后矛盾! 3. 近年来东莞市教育资源投入一直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碳。众所周知,松山湖和城区教育资源已经居于前列,各镇街百姓子女也盼望能够得到优秀的教育资源,但事实上松山湖和城区一直在不断投入建设高规格的学校,而其它镇街就只是说什么用集团化办学来解决。 4. 如果说城区人口多,需要更多教育资源,那松山湖的教育资源投入就更加让人费解。根据七普数据,松山湖仅有区区12万常住人口,还不及周边寮步、大朗各自常住人口的四分之一。而松山湖东南西北中各自都已有或在建高规格的小学和中学,而这些学校即便离周边镇街很近,因为属地不同,仍然不能就近入学。政府在松山湖东南西北中各自建设小学和中学,固然可以更好实现松山湖生源的就近入学,周边寮步、大朗人口大镇的学生何尝不想更好地就近入学,为何这些镇街的孩子就要花更多的时间通勤?为何不能在人口更多的周边镇街直接新建高规格学校,而不是等着松山湖学校建好之后再搞什么集团化办学?这显然质量大打折扣。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恳请贵局改变锦上添花的做法,未来优先在其它人口众多,教育资源薄弱的镇街新建高规格学校,而非等着喝集团化办学的汤,要不就摈弃狭义的属地概念,完全按照地理距离辐射更多学子,真正做到教育资源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