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件经过: 两周前本人身体不适,就近去人民医院就诊,交费时被告知需要去定点社区医院签约,跑到社区签约并添加了辅点,扫码进群。(无人告知转诊事宜,进群后医护没有备注也没有联系方式,也无法添加微信) 由于病情没有好转,周五抢了周末的市里专家号,下午得知需要转诊,线上提出申请在群里询问,回复我今早批复。 今早驱车去市里,8:30几收到医生拒绝转诊,理由“首诊不在社区”,联系不上医生的我们只能开回社区了解情况,于是发生了以下场景(若有监控可查证) 蔡医生表示:我们对社区医院不信任不尊重,还给我们看了其他病人转诊的理由,什么样的才转诊。 我:因为我们不了解这个制度,人民医院更近,没人告诉我转诊需要在社区首诊。 蔡医生:那是你们的问题,东莞制度就是这样的,你们年轻人要自己去学习去提高你们的认知。 我:那现在怎么办呢?我已经挂了那边的号,能不能先给我诊断。 蔡医生看了我的单子教育我们后,告诉我们重新挂号,在等待的过程中,我的家属在门口守着,发现先后有一个女生和男生插队,冲进去理论无果,我们只能认栽不转诊走人了,最终以不走医保来市里医院看告终。 二、对裕丰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几点问责: 1.转诊以及其他就诊相关手续,究竟是需要病患自学,还是医疗点需承担提前指引的责任。 2.家庭医生群是否在维护,统一公告没有,医护人员的备注和联系方式没有,至今都不知道群里哪几个是医护。 3.今日挂号时发现,一个女生临时挂号可以先看、一个男生序号在后面被提到我们前面来看,究竟是何原因(有照片),是否会因为第一次医患的不和谐交流,因个人情绪产生如此不公正结果,作为病患后续将如何维持我对首选就医点的信任。 三、对东莞市不合理转诊制度的咨询和意见: 1.首选定点医院是否可以自主修改,作为病患,若被指定地点医护人员不合理不公正对待又无法修改,如何就医转诊。 2.若无法修改首选定点,那么首诊在辅就医点能否也可以申请转诊,辅就医点本来就离我生活地更近更方便,态度更好,可以看的项目更多。 3.若以上请求都无法满足,能否增设一个辅就医点,方便病患添加城里的三甲医院,就近无法治疗还可以去三甲就医,免去转诊的繁琐手续。 以上,皆是一个外省来莞务工的所谓新莞人的肺腑之言,无需匿名,本人在东北上学长大,在福建读本硕工作,从未因为看病如此烦恼,无需转诊一张医保卡走全市,安心治病也能安心学习工作。 理解转诊便于合理分配医疗资源,也理解一线基层医疗工作者不容易,但病患在医患关系中本就处于弱势,繁杂的手续搞得病人心中郁结,医护也无耐心去告知病患,设卡增加看病的不便利,制度必然会被人诟病。 一个城市的医疗是发展的底线,如果医疗制度成问题,如何让我们这些外来年轻人安家,字字斟酌,以上盼复。 发到阳光问政是希望查实后听见看见给出合理回复,而不是发到其他平台上有损我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