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407582

2023-06-14 10:11:28

东莞医保门诊定点或转诊报销额度796年,太低了不合理!更加看病市民负担!

处理用时:7天3小时51分
5人支持

Y2023 来自:未知

请问东莞医保的门诊定点或转诊为何这么低,才796年?主要是社区医院只能看感冒发烧这些小病,一些专科病社区医生都没有能力看也没有药物治疗,设备检查。转诊去三甲医院又有限额,我们一年的社保都不止交796年,对一些有慢性病的病人要经常去医院拿药吃的,这样的规定无疑是增加了负担。社区的医生技术设备药物跟不上又要求人只能在社保医院看才能不限额报销,根本不合理。有没有考虑到人民的需要呢,如果一件事很多人投诉意见证明这件事情对市民来说只有坏,根本没有从市民的角度出发。社保每年升,相对的报销反而少了,真的很寒心。本来东莞看病药转诊就很不合理了,现在还限额,深圳广州的城市根本没有转诊。同时,东莞医保等级森严,分为银卡、金卡,而东莞政府对企业也没有强制要求购买金卡,导致很多企业不为员工购买补充险和个人账户;个人也无法自己加钱去升级为金卡,什么都要等公司去解决,个人缺乏升级渠道,十分不便利。 另外,面对广深七八千的门诊报销额度、几十家三甲医院,东莞作为一线城市,基础设施、教育资源暂且不提,但医疗资源本来就严重挤兑,现在社保制度还严重落后甚至“开倒车”,相信会造成大量的人才流失、人口流失,留不住人即留不住经济,使东莞经济更加恶性循环,最终受苦受累的还是老百姓。国家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2020年国家提出“六稳六保”政策,在疫情异常艰难的时候,国家也没放弃过这个理念,生存是最基本的需求,社保是最普惠的民生,因为经济下行而把负担压在老百姓身上,无故削减市民医保报销额度,只会导致更多百姓退保,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问政部门:  医保局

已回复

官方回复

尊敬的市民,您好!您反映的问题已收悉,现回复如下: 《东莞市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实施细则》实施后,到首诊社区机构就医报销,维持不设报销限额,所谓门诊报销限额,仅仅针对医院就医报销,即使在医院就医,限额用完了,还可以继续回社卫机构就诊报销,并不是限额用完就没有了保障。此外,在市内医疗机构急救抢救也是不设报销限额。 一直以来,我市都保持较低的医保缴费,尽可能保障广大群众基本看病就医需要,以我市职工医保为例,平均每年缴费约1500元(其中职工个人缴费仅约为270元/年,22.5元/月)。按参保人缴费10年计算,基金共收缴1.5万元的保费(其中个人2700元),而我市参保人普通住院次均费用约为1.55万元,统筹次均就支付了1.1万元,这仅仅是一次住院,还不包括门特、普通门诊的待遇支出。如果忽略其他方面的保障,将全部缴费都用于普通门诊保障上,固然可以提高门诊限额,但是住院、门诊特定病种等动辄成千上万甚至上百万的大费用将无法保障。所以说,医保基金没有办法做到“大包大揽”,完全放开自由就医且不设限额并不切合实际,我们还是要充分发挥基本医疗保险“保基本”的基本功能,避免群众因病返贫、因病致贫,保障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此次门诊共济改革,实际也是对基金内部结构进行调整,提高统筹基金共济能力,充分发挥“互助共济、责任共担”的机制,这一报销限额标准的设置,我们是经过了科学的测算,以“保基本、可持续”为原则考虑的。而且,医院门诊报销限额不等于定额,是与参保人平均工资挂钩,每年会动态调整,根据过往数据预测,每年都会有约10%的涨幅,比如今年,限额根据基数变化已经上涨至889元,比去年上涨了11.7%。 下来,市医保局也将根据政策实际运行情况,结合群众诉求,积极协同市卫生健康部门,提高我市社区门诊诊疗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调整我市门诊待遇标准,包括提高门诊最高支付限额等。 感谢您对我市医疗保障事业的支持和关注!祝您:身体安康!幸福快乐!

问政人评分

3

评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