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478327

2024-09-16 10:46:29

东莞医保门诊限额

处理用时:4天4小时51分
3人支持

南古阿柑 来自:东莞市

一年不到1000的额度,现在这个社会够干嘛?感个冒都没有了限制巨低额度的门诊上限889元,开通辅点医院又有何用?原本医院门诊的看病费用就很高昂,以往社保的报销额度也就百分之五十左右,而且很多药物和检查都是无法报销的。现在还设置了极低的报销额度,很多市民看了一两次并就用完了全年的额度,考虑到经济条件以及目前各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落后的医疗水平,市民很可能小病不医而拖成大病;还有可能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严重影响生活水平。 2023年我国慢性病患超过人口总数的12%,这些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门诊复诊、开药、检查,但是又达不到住院的看病及报销标准。2023年医保政策出台后,很多慢性病患者已在前几个月就用完了报销的889元额度,以后昂贵的药物、检查都要自费;同时,慢性病患者具有病情特殊、病期长的特点,在三甲医院尚且需要具体情况具体治疗,试问市民如何放心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复诊及治疗,要么买药买到贫困,要么不敢去大医院跟进病情,这岂不是变相让慢性病患者等死? 东莞的工薪阶层,每个月都缴纳不少的社保费用,那工薪阶层辛苦打工,为什么还要掏钱交社保呢?还不如完全自费,或者拿这些钱去买商业保险。同时,东莞医保等级森严,分为银卡、金卡,而东莞政府对企业也没有强制要求购买金卡,导致很多企业不为员工购买补充险和个人账户;个人也无法自己加钱去升级为金卡,什么都要等公司去解决,个人缺乏升级渠道,十分不便利。 另外,面对广深七八千的门诊报销额度、几十家三甲医院,东莞作为一线城市,基础设施、教育资源暂且不提,但医疗资源本来就严重挤兑,现在社保制度还严重落后甚至“开倒车”,相信会造成大量的人才流失、人口流失,留不住人即留不住经济,使东莞经济更加恶性循环,最终受苦受累的还是老百姓。国家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2020年国家提出“六稳六保”政策,在疫情异常艰难的时候,国家也没放弃过这个理念,生存是最基本的需求,社保是最普惠的民生,因为经济下行而把负担压在老百姓身上,无故削减市民医保报销额度,只会导致更多百姓退保,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问政部门:  医保局

已回复

官方回复

尊敬的市民,您好!您反映的问题已收悉, 现回复如下: 2024年9月19日17点10分左右致电联系您,了解您的就医情况,同时向您解释政策。 您所提到的限额,实际是医院普通门诊的最高支付限额,这只是我市门诊保障的一小部分,我市门诊待遇除了医院普通门诊外还包括了社区门诊(不单独设置限额)、门诊特定病种及单独支付等保障。而医院门诊限额的设置,是由于医保基金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这与我市参保群众的缴费情况及费用使用情况密切相关。而且这个限额不等于定额,是与参保人平均工资挂钩,每年会动态调整。 我市之所以将这个限额设置为本市上上年度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是由于我市医保一直维持着较低的筹资标准,以此标准尽可能保障广大群众基本看病就医需要。以我市单建统筹职工医保为例,90%以上参保人参加这个险种,缴费基数为本人工资,缴费费率为2.8%(2024 年我市职工年平均缴费约为1700元),其中,个人缴费费率为 0.5%(个人平均缴费约为300元/年,25元/ 月)。此外,全市征收的医保费用,不仅要保门诊,更要保住院、门诊特定病种等大额医疗费用情况。所以,为了落实以上的全面保障,我们要科学严谨地设置限额。 部分参保人误认为我市门诊待遇只有医院门诊的待遇,实际上是忽略了我市以下门诊待遇: 1. 社区门诊就医不单独设置限额。在社区门诊就诊不仅报销比例达到70%(签约家庭医生75%),且不单独设置限额。因此,参保群众即使在医院的限额用完了,仍然可以继续回社卫机构就诊报销。 2. 门诊特定病种保障。对于部分慢性疾病,我市有相应门特病种目录。患有目录内疾病的参保人申请门特待遇后,报销比例最高可达100%。目前我市门特病种目录内已含56个病种。 3. 国家谈判药品单独支付,不计入门诊限额。目前我市已有526种药品已纳入单独支付清单,大部分慢性病用药囊括其中。参保人按照门诊就诊规定发生单独支付药品费用的, 费用不计入门诊限额,直接计入本人基本险年度最高支付限额。 接下来,市医保局也将根据政策实际运行情况,结合群众诉求,积极协同市卫生健康部门,提高我市社区门诊诊疗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完善我市门诊待遇。 您表示明白和理解。如有其他报销疑问,请联系电话:0769-22312381。感谢您对我市医疗保障事业的支持和关注!祝您:身体安康!幸福快乐!

问政人评分

3

评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