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理工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国家奖学金评定工作疑似存在舞弊行为 1.国家奖学金评定工作虽有互相投票环节,但是投票结果非实时计票,这无法证明其结果的公正性。 2.获奖人员身份为学院干部,成绩、综测分数均不及其他答辩人员高,一人员奖项已达30余项,多名人员成绩均高于获奖人员,此外还获得了市级校级荣誉称号,专业能力亦高于获奖人员,志愿时长亦为最多,充分展现了其他同学在专业、学业、社会责任与他人的差距,但依然落选,这个评判标准是否存在假公济私的情况? 3.获奖人员常为学院辅导员干事,而评委大多为学院辅导员,这其中会不会存在偏私的情况? 4.结果公示后,参选者及普通同学皆对结果产生了质疑,这是不是对此事件存在问题的有力证明? 5.获奖同学于大二学年亦获得了社会奖学金,而成绩与综测分数均不为班级前列,但是仍然获奖,这是不是此前事件的再一延续。 6.答辩过程非公开公正进行,只对结果进行公示,过程存在严重的操作空间,无法服众。 7.国家奖学金为国家授予全方面优秀发展的大学的奖学金,公开透明是其能够有效落实的必要条件,文学与传媒学院此举有失偏颇 8.希望竞选过程和调查结果能够全级公开,以示被质疑人员的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