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东莞初三学生,我对现行体育中考的弊端深有体会。首先,男生的引体向上项目的设计严重忽视个体差异,体重过重或身材瘦弱,但未达到免考标准的男生即使每日苦练也难以达标。手掌破皮流血、手臂酸痛至无法握笔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单纯以力量为核心指标的考核,本质是对生理弱势群体的惩罚。其次,若正式考试考到前滚翻等技巧性项目,突击训练的失误率极高——缺乏长期系统教学导致动作变形、保护措施不足易受伤等问题频发,这与体育课程标准的循序渐进原则背道而驰。更讽刺的是,多数学校的体育课在初一初二被文化课挤压,直到初三才开展“应试集训”,这种急功近利的模式既无法培养运动习惯,又加剧了备考焦虑。当体育沦为分数工具而非教育手段时,所谓的"素质教育"不过是用新枷锁取代旧枷锁的闹剧。